首 页 | 机构简介 | 理论学习 | 社会宣传 | 新闻宣传 | 社会宣传 | 文化建设 | 精神文明建设 | 和谐如东 | 如东宣传 | 工作动态 | 资料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如东简介 >  正文
蜿蜒千里第一堤——范公堤
    在南黄海辽阔的滩涂上,一道绵蜒百里、树木葱郁的大堤,宛如一条落于九天的绿色巨龙,横卧在沧海桑田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范公堤。
    北宋天圣年间,时任西溪(今东台)盐官的范仲淹看到堤岸久废不治,海潮肆虐,良田碱化,百姓苦不堪言,遂向泰州知州张纶建议重修捍海堰。有史料称,范仲淹与同年进士腾子京“同护海堰之役”,时值雨雪纷飞,海潮汹涌而至,兵夫惊散,百余人淹死。范仲淹临阵督察,与民众共治水患。后经历代续修延伸,才筑起北起阜宁,南下启东、吕四的六百里巍峨长堤,老百姓称其为“范公堤”。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范仲淹,为他塑像建祠,撰写了许多歌咏范公堤的诗章。范公堤的筑成,成为苏北历史上大规模围海造田的开端,也是如东成为鱼米之乡的起始。清末状元张骞在范公堤外一下子围垦了13万亩土地。范公堤起到了“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巨大作用。于是,范堤外滩涂坦坦,大海茫茫,白帆点点,渔歌阵阵;范堤内良田万顷,春华秋实,树高草绿,鸟语花香。
    范公堤下的美景和纯朴乡风,曾引来许多骚人墨客的咏唱。“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罗聘、黄慎以及当时著名学者钱咏都到过范公堤,留下诗画。晚清诗人孙炳谦在《范堤秋眺》中就说得更加令人神往了:“宿鹭远投芳草地,野鹰低掠夕阳天。归途一路皆诗料,树里滩头送马鞭。”
    放眼范公堤外,已不再是汹涌澎湃的大海。大海被另一条更为雄伟的新堤替代。如东境内的新堤与范公堤相距最远处有四五十华里之遥。这其中就有40多年围垦造出来的36.1万亩新田。沿范公堤西岸是丰茂的庄稼和幢幢农家小楼,远处的草滩上有悠闲的海子牛。站在范公堤上能看到大海的有小洋口、刘埠、东安三座拦海大闸。凭栏处,茫茫南黄海近在眼前。只要不遇涨潮,海水同样平静、温柔。潮汛一到,海就沸腾了。数以百计的渔船满载海鲜涌向港湾,来自省内外的各式车辆也一齐汇聚到闸前集市,吆喝声、笑语声、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