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镇地处如东西北部,人口6.7万人,下辖13个村(居),是我县的经济强镇、教育名镇。近年来,我镇农家书屋建设在市、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村(居)的全力配合下,自我加压、奋发进取,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
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自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我镇始终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重点工程来抓,与经济发展、民生工程一起抓,同部署、同促进、同考核。今年,我镇先后下发了河政〔2011〕6号、83号文件,建立了明确的组织机构、严格的考核机制和长效管理制度;召开了有关会议,讨论落实各农家书屋购书经费的途径。各村(居)也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文广新局的主要领导等还多次对我镇农家书屋建设提要求、作指示,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共同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管理机制,狠抓创建推进
农家书屋要发挥好效益,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必须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常规管理。
1.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员队伍。今年,我们规定“各村(居)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原则上从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或者老年协会中选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通过努力,一些热心农家书屋事业、工作积极性高的人员充实到我镇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中来。
2.配备一定保证运转的基础设施。我们对照农家书屋“五有”的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多措并举,一是向上争取县局、县馆倾斜一点;二是镇财政向下支持一点;三是村级财力努力一点,保证了各村(居)农家书屋基本硬件的到位。
3.建立一套星级评定的考核细则。为力求我镇各农家书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我镇制定下发了《河口镇农家书屋星级评定量化考核细则》,从“组织领导、书屋建设情况、书屋运行情况、宣传发动”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年终对考核结果进行奖补兑现。另外,我镇还出台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内部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等,并统一制版上墙。
三、开展多样活动,放大社会效益
为扩大农家书屋的社会效益,把农家书屋办红火,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开展管理员业务培训。近年来,我镇通过“送出去”的方式,组织我镇管理员参加了县图书馆组织的首批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多次邀请县图书馆的老师到我镇举办业务学习班,并请专家到农家书屋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
2.举行读书比赛活动。近年来,我镇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比赛活动,引导群众享受读书求知的快乐。去年,我镇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家”演讲比赛活动,并推选出一人参加了我县农家书屋阅读演讲活动,荣获全县第二名;今年,我镇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在7月上旬举行了近百人参与的红诗朗诵比赛,讴歌了党的恩情,激发了群众读书的热情。
3.树立典型引导读书。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农家书屋为我镇的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涌现出不少先富“脑袋”、后富“口袋”的读书用书典型。荷园村党支部一班人勇于开拓,投入千万元创办的农业观光园已闻名遐迩,“荷园”牌葡萄、草莓、无公害遮阳网大米等都销往大都市;众发禽业公司戴世群培育的“通如草黄鸡”注册的商标成为省驰名商标。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他们的典型事迹,催生了广大农民群众读书爱书的欲望,扩大了农家书屋的影响面。
四、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建设路径
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工作的推进上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1.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几年来,我镇的农家书屋建设一直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厚爱。首批农家书屋创建时,省新闻出版局的傅杰三副局长、市新闻出版局范平局长专程来我镇视察,并援建了七家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初建阶段,市图书馆的施仲华等专家连续两天蹲点我镇的农家书屋悉心辅导;县图书馆的曹华馆长更是多次来我镇指导农家书屋建设,赠送图书、传授方法。
2.结合镇情村情开展工作。如东县耙齿凌烈士陵园位于我镇的烈士陵村,是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该村的农家书屋也成为对当地村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去年建军节期间该村农家书屋获赠到县图书馆一批宝贵的战争题材书籍,很好地满足了群众借阅革命书籍的需求。目前,我镇正在对景区进行整体规划,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建设的品牌。另外,针对我镇是全县养蚕大镇的实际,我们一方面要求农家书屋积极向蚕农推荐相关的科技书籍,另一方面邀请县蚕桑指导站的专家来农民学校传经送宝,确保蚕农增产增收。
3.辐射农家书屋功能。目前,我镇13个村(居)都全面建成了农家书屋,均达到了不少于2500册图书和6张书橱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响应县委宣传部倡导的“十小”创建活动,在全镇开展了“小书房”的创建工作,即在有条件的农户家庭中推行“三个一”:一个小书架或小书橱、一张书桌、一百本书。双港村、十里桥村等每村建成的“小书房”都超过了20家。“小书房”的创建延伸了农家书屋的触角,丰富了农家书屋的资源,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