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机构简介 | 理论学习 | 社会宣传 | 新闻宣传 | 社会宣传 | 文化建设 | 精神文明建设 | 和谐如东 | 如东宣传 | 工作动态 | 资料中心 |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 >  正文
心中有“三老” 手中有“三新”

———马塘镇给力老年宣传文化工作者

 

歇后语“马塘锣鼓———各打各”,说的是马塘一方水土,人文荟萃,宣传文化活动“锣鼓点子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马塘是具有悠久文化的历史古镇,彪炳千秋的革命文化在江海大地独树一帜。步入新世纪,随着老年专业宣传文化工作者相继退职退休,人才队伍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马塘镇党委、政府重视老年宣传文化工作者续用工作,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潜力、文化蓄力,发挥老年文化群体的人文优势,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马塘”推波助澜。

一、聘用老作者,创作新作品

马塘镇退休宣传文化干部中,有5人是省市县作家、戏剧、曲艺协会会员,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3人,2人受聘于县剧目工作室,4人列入县文化人才库。受马塘镇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影响,集镇上书法美术作者众多,在书画界省会员有2人,市会员有6人,县会员有10多人。其文艺作者人数多、实力强,在全县首屈一指,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生力军。镇党委、政府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于2005年将老作者组织起来,成立了“马塘镇文学艺术创作室”,创作室下设剧目组和书画组,每月定期学习交流,配合中心工作履行创作义务,同时为上级部门的文化活动提供精品力作。6年来,累计创作剧目300多个,书画500多幅。其中被县以上录用、发表、展出的作品100多件,一篇小品入围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2篇戏剧小品入编省文化厅《人生万家》改革开放30周年戏剧小品集成,3篇戏剧曲艺入选国家文化部《中华颂》建国60周年戏剧小品曲艺作品集,在国家级、省级展出和获奖的书画作品有12件。为了给大多作者营造交流的平台,镇还创刊《马塘书画》小报、《晓塘红叶》文艺演唱材料期刊,编印《马塘书法作品选》、《马的传人》文艺作品集,开辟固定的书画展览馆。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极大地鼓励了老年作者的创作热情,他们辛勤耕耘在创作园地上,春华秋实,老有所为,同时影响和引领了一大批中青年作者踊跃投身文艺创作事业。

二、重用老演员,排演新剧目

马塘镇的群众文艺演出是如东基层文化活动的盆景之一。过去能组合县人代会、表彰会当场演出的乡镇不多,能有剧目在市以上展演的乡镇更罕见。但马塘镇屡有好戏在高层次舞台亮相。大型彩车《一马当先》在市首届艺术节上一举夺魁,小戏曲《双沟曲》在省戏曲调演中获创作、演出双一等奖,民舞《跳马伕》走进了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这些曾有的荣誉成为马塘人的骄傲,也成为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指数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成为群众文化演唱活动的主体力量。他们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老有所乐,其中有许多老演员曾是农村、企业、学校的文艺骨干,退休后便三五成群地拉起了自娱自乐文体小分队,活跃了一方文化。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活动难以长期正常开展。镇党委、政府看到苗头,因势利导,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建立了“马塘社区夕阳红艺术团”,下设各类文艺团体8个,行政上归属社区领导,业务上接受镇文化部门指导。演员坚持以业余自愿的原则,活动以娱乐健身为目的,有机地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团队做到组织有举措,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计划,使自发、松散的文体队伍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市民有句顺口溜:“东街健身园里舞刀枪,西街文化广场锣鼓响,马塘人不唱不跳浑身痒”,道出了近年来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红红火火。马塘镇区不足两平方公里,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些草根文化的老演员,把湮没半个多世纪的民间器乐《马塘锣鼓》从尘封中挖掘整理出来,让马塘人品味了久违的乡土文化大餐。2009年,该节目走进了县最高档次的海洽会大舞台,并列入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2010年,击剑队代表市县老年体协参加了省运会获得了殊荣,马塘人引以为豪。这支数百人的文体活动队伍,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或载歌载舞于街头巷尾,或吹拉弹唱于村企院落,或奔跑跳跃于健身场所,或登台献艺于文体舞台。每年县城的“虫宾城之夏”,每次镇际的文艺演出,夕阳红文体艺术轩成为舞台的主角。

三、留用老文史,编写新书籍

马塘人爱著书立传,有文人的执着,也有历史的传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原来的潮桥公社开全国乡镇级地方志先河,编印的《潮桥志》曾轰动一时,吸引了全国十多个省上百个乡镇前来学习。继后,合并前的马塘外埠也正式出版了《马塘镇志》和《马塘史话》两部文史专著,成为省推介的学习范本。这些文史工作者退休后,仍不遗余力从事地方文史资料的研究和编写,并自费出版了《马塘风俗》、《马塘古迹》等书籍,百姓尊称他们是马塘的“老古董”。马塘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爱宝识宝,2007年把他们请到政府大院,成立了编志办公室。两年内,编印了《马塘英烈》革命史、《马塘印迹》地名录两部专著。2009年始,又着力重修《马塘镇志》,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字工程,原来的一镇三乡中,有两个乡无完整的史料记载,加之合并过程中大量档案资料流失,给编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镇党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动员大会,健全资料网络队伍,大张旗鼓地为编志工作鸣锣开道。经过两年上下协调,共同努力,至今年十月,一部长达百万字的新《马塘镇志》得以铸成。这几位老文史工作者,还身兼《如东县志》特邀编辑、县文史资料办公室特约作者、县新四军研究会会员等职。近年来,《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录》、《如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如东大观》、《如东地名掌故》、《如东民间艺术丛书》等书籍中,马塘被录用的史料多达300余篇,位于全县乡镇之首,弘扬光大了一地特色文化。镇领导多次在县相关会议上作了介绍,全县好多乡镇学习、借鉴马塘做法,掀起了一股编写地方志的热潮。

马塘镇党委、政府重视老年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续用工作,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出发点,注意把好“五个关”:一是政治上关怀。把多年积极要求进步的老知识分子吸收到党组织,对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安排担任一定的职务。二是工作上关注。经常过问工作,参与相关活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生活上关心。凡是在机关上班的老同志,与在职人员同样享受免费午餐、节日慰问和困难补助等福利。四是身体上关照。不制定严格的约束制度,让老年人有一个较为宽松、舒畅的活动空间。五是精神上关爱。对在上级获奖的作品、书籍、剧目等精神产品,根据获奖档次镇给予相应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