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机构简介 | 理论学习 | 社会宣传 | 新闻宣传 | 社会宣传 | 文化建设 | 精神文明建设 | 和谐如东 | 如东宣传 | 工作动态 | 资料中心 |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宣传 >  正文
“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在新闻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生动实践。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群众路线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深入基层一线,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转变工作作风,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

只有走基层,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正确解决党的群众路线中的依靠谁的问题。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及新闻工作要依靠群众的观点:“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实践,反映群众需求,是做好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事实上,基层一线正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广阔天地。只有走进基层,深入现场,与群众心贴心,将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新闻工作的动力源泉,才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只有深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反映群众的需求,在第一线获取真实丰富的新闻报道素材,才能写出带有泥土芳香的作品。例如,当记者在双甸镇兽医站时,了解到该站有7名女兽医,她们长期坚守新农村一线,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服务,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线索,于是深入挖掘,与女兽医一起走村串户,采写了《最美绿野一抹红》,稿件获省新闻中心好新闻一等奖。7名女兽医的事迹在群众中引起较好反响,他们也先后获得最美如东人帼国文明岗等荣誉。

只有转作风,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厘清我是谁的问题,新闻工作者才能实现准确的角色定位,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我是谁,归根到底,就是角色定位问题。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是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只有真正意识到自身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质属性,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各种不良行业作风,准确认知自身的社会职责与使命。例如,我们文广传媒中心记者在掘港镇采访时,了解到种田大户陶素英捡农户抛荒的600多亩土地,多年来,由于没有文化,深受假农资坑害;由于不懂经营,缺少市场判断能力;由于不了解政策,无法贷款、无法建晒场等情况,于是采写了《拾荒地的女人》,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她成为我县第一个注册的家庭农场主,得到了许多政策照顾和相关部门的热情服务,她对记者很是感激。这样的事在走转改中还有很多,新闻记者采写群众所想、所思,为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成为沟通群众与政府关系的桥梁。所以说,只有转变作风、准确定位,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群众路线才能得到切实贯彻。

只有改文风,树立服务群众意识,才能实现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最终目的。文风是党风的体现,通过改文风,使新闻宣传真正做到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确定内容,切实解决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文件语言、刻板生硬等突出问题,实现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贯彻好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当前,一些媒体,报道语言概念化、口号化、文件化,其主要原因是某些记者只顾看文件、看材料、看脸色,因此采写的稿件自然是泛泛而谈凌空蹈虚,受众自然不爱听、听不懂、没效果。例如,我县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中有很多大动作,成效也十分明显,但如果一一写出来,群众往往难以形成印象。于是,记者巧妙抓住了一件小事,即鲜花的摆放问题:过去鲜花放在会桌上,现在鲜花种在道路旁,县委、县政府改会风,将节约的经费用于绿化造林等民生工作。《桌上、街上和心上》一篇500字的短小评论,有理有据,娓娓道来,群众自然而然看得懂、听得清。由此,笔者认为,用群众语言写百姓心思,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更是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作为有责任的媒体和记者,就应当将报道视角贴近群众生活、减少官话套话,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倡导清新朴实的文风。(作者单位:县文广传媒中心)